命令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,它主要解决的问题:在软件构建过程中,行为发起者与行为实现者之间的紧耦合的问题。它将一个发起者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,将发起者和执行者分开来,通过命令的方式来实现。
命令模式包含了3类对象:
关系图如下所示:
下面来看具体的实现。
(1) 调用者 Invoker.java 拥有一个命令对象 command,在其操作函数 action()中调用命令对象command 来调用执行者操作。其源代码如下程序所示。
package behavior.command;
/**
* @author Minggg
* 命令调用者
*/
public class Invoker {
// 命令
private Command command;
public Invoker(Command command) {
this.command = command;
}
// 执行命令
public void action() {
command.execute();
}
}
(2) 接收者 Receiver.java是任意的一个执行类,它只负责执行具体的任务,供命令类调用。其源代码如下程序所示。
package behavior.command;
/**
* @author Minggg
* 命令执行者
*/
public class Receiver {
public void action(){
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命令");
}
}
(3) 命令接口 Command.java 定义了一个接口,供发起者 Invoker.java 调用。其源代码如下程序所示。
package behavior.command;
/**
* @author Minggg
* 命令接口
*/
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{
public void execute();
}
(4) 命令实现类 MyCommand.java是具体的命令实现,它供发起者 Invoker.java 调用,以向接收者 Receiver.java 发起调用请求,因此它拥有一个 Receiver.java对象,并在命令执行函数中调用接收者。其源代码如下程序所示。
package behavior.command;
/**
* @author Minggg
* 命令实现类
*/
public class My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{
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;
public MyCommand(Receiver receiver) {
this.receiver = receiver;
}
public void execute() {
receiver.action();
}
}
要实现通过发起者、命令、接收者的调用,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。
其测试代码如下程序所示。
package behavior.command;
public 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Receiver receiver = new Receiver();
Command command = new MyCommand(receiver);
Invoker invoker = new Invoker(command);
invoker.action();
}
}
运行该程序就会输出如下信息:
执行命令
该信息是 Receiver 输出的,表明invoker 通过命令 command 实现了对接收者的调用。
命令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将“行为请求者”与“行为实现者”解耦,在面向对象语言中,常见的实现手段是“将行为抽象为对象”。因此,凡是需要将调用和实现分开处理的情况都可以使用命令模式。比如:需要将表现层和业务层分开实现,在表现层负责展现界面,通过命令模式来实现对业务层的调用。这也是命令模式典型的应用场景。
根据以上的应用场景可知,基于界面和事件触发的场景都适合于命令模式。因此,像 Struts、Spring等 MVC的框架都符合命令模式的场景,在Java AWT界面编程中也是如此。在基于AWT的界面事件处理中,通常都是将各种鼠标、键盘等事件注册为Listeners,然后在 Listener 中调用具体的实现类。
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命令模式,其中: